有一种公交停运,叫作“讨薪”

冰川思享号   2023-02-24 12:07:31

很多人恐怕不会想到,在财政缺钱的前提下,地方政府这边补贴了公交公司,那边就不得不在其他公共开支项目上“留白”。

公交停运,正在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次,轮到常住人口超过700万、名列GDP百强城市的河南商丘。

昨天(2月23日)早上,河南“商丘公交”公众号发布了一则通告称,因公司严重亏损,将于3月1日暂停运营商丘市区公交线路。


(资料图)

图/“商丘公交”公众号

但是很快,当天中午该公号就删除了这则通告,同时又发了另一则通告,表示将克服困难,确保公交不停运。

而落款为商丘市人民政府的一则“情况说明”表示:

商丘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是由2006年改制的民营公司,负责运营商丘市市区公共交通,市财政一直按约定予以补贴。受疫情影响,该公司经营确实遇到困难,市政府工作组已进驻,将依法依规查明情况,进一步纾困解难,确保市区公共交通正常运营。

至此,这座城市的公交停运风波,得到了妥当解决。

别小看这几则通告。在来去几回合间,暗藏不少玄机,而这背后又折射出当下一些地方的财政窘境。

01

商丘公交公司的经营困难并不是一时的问题。

据财联社等相关报道,去年6月商丘市交通运输局就曾透露市公交公司经营出现困难。商丘公交公司方面则直言,已经拖欠薪资5个月了。

商丘公交公司甚至也不是现在才想到要停运。据报道,去年5月就有当地市民反映,“市内近半数公交停运”。

既然如此,商丘公交公司为何到现在才想到要停运?其实,停运不是目的,“讨薪”才是。明面上是停运,暗地里是催促当地政府部门掏钱补贴。

所以,商丘公交才会那么利索地在发通告后迅速删除,又那么麻利地表示歉意。因为,通告发出来后,当地政府部门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作为民生事业的公共交通系统,怎么能随意停运?

这一点,也是商丘公交在通告中特意划出来的重点。通告里所说的,“已经无法继续承担老百姓出行的公益性事业和民生工程”,换一种表达就是:干不下去了,你看着办吧。

图/“商丘公交”公众号

也因如此,当地政府在回应中也不能不表示,将“确保市区公共交通正常运营”。商丘公交公司要的可不就是这个公开承诺嘛。

无论如何,地方政府不可能公开表示不管公共交通服务,而要负责到底,就要填补公共交通的亏损。

涉及公共交通,多数人的观念都是,这是一项公共服务,政府就应该进行补贴。哪怕当地政府表示“一直按约定给予补贴”也不行,那就是补贴得还不够,请继续。

只要有类似事件发生,民意天然地会站在公交公司这边。至于公交公司的性质是国有的还是民营的,背后又有多少复杂成因,只要不影响我明天出行,都不重要。

02

用停运的方式“讨薪”,并不是商丘公交公司首创。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疫情期间河南郸城的公交停运事件。2022年8月12日,河南周口市下辖的郸城县公交公司发布一则停运通知称:“因经营困难,驾驶员工资连续几个月发不上,导致城市公交全部停运,请大家谅解”。

这则通知很快就被删除了,但在网上引起了不少讨论。如果没记错,各地公交公司的运营困境,也是从这时候引起广泛关注的。

在这之后,8月19日,湖南省耒阳市8家公交企业联合公告,因为经营困难导致发不出司机工资,计划在8月25日停运耒阳公交。公告直指政府补贴未及时发放。随后,当地政府部门承诺解决相关问题,从而避免了停运的发生。

图/网络

进入2023年,类似停运“讨薪”现象并未减少。2月12日,黑龙江省漠河市一家公交公司发布通告称,由于公司亏损严重,已无力承担老百姓出行的公益性民生问题,2月15日起城市公交将暂时停止运行。

当天下午,在当地政府部门协调下,该公司再次发布通知称,“上一通告已取消,继续运营”。

商丘公交公司的这波操作,连通告的措辞都与漠河这家公交公司如出一辙,感觉这些公交公司是在互相“抄作业”。停运通告确实也是一招“讨薪”利器,屡试不爽。

但是,这些地方公交公司经营困难,真的只是因为政府补贴不到位吗?

03

梳理多家公交公司的通告,导致停运的原因包括受疫情影响、新能源补贴退坡、政府补贴不到位等。这些应该都是事实。

疫情期间,民众减少出行,甚至全城静默,公交运营收入骤减,但公交公司员工还要养家糊口。这时候,政府补贴就成了公交公司的主要来源。

新能源补贴退坡,是几年前的事情了。在2019年之前,各地推行新能源公交车,由国家按每车每年补贴4万元至8万元不等。这笔钱,到2019年就停止发放了,但在有些地方还存在发放不到位的情形。

一辆新能源汽车采购价格动辄数十万上百万元,此外还要建设充电桩、上保险、充电,很多地方公交公司是采取分期付款的形式购置的。补贴没了,别说还贷、上保险,连充电都没钱。

▲商丘的新能源公交车(图/微信公众号@商丘公交)

但是,公交公司肯定不会告诉民众,除了上述因素外,自身经营不善、线路安排不合理、乘坐公交车人员减少,也是其陷入经营困难的重要原因。这已经不是单纯靠政府掏钱补贴所能解决的问题。

乘坐公交车的人少了,这是一个明显的事实。不过,细掰开来说,其中有疫情的原因,也有私家车、共享单车(包括共享电单车)等交通出行工具更多了等原因。

根据交通运输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全国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量为781.88亿人次,到2019年减少至691.76亿人次,2020年急剧减少至442.36亿人次,2021年略有反弹,为489.16人次。

▲历年全国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量(图/网络)

这说明,乘坐公交出行的人在逐年减少,遭受疫情影响后更是呈断崖式下降。然而,公交公司要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降薪裁员,可想而知会有多么困难。

耐人寻味的是,在许多地方,本不该简单民营化的公共交通事业,却早早地交给了民企来经营。在上述案例中,包括商丘、郸城、耒阳、漠河,涉及停运的公交公司无一例外都是民营企业。

一边享受着国家、地方补贴,另一边却又是自负盈亏的民营企业,其中有何“历史渊源”,值得仔细琢磨。

这么说并不是反对公交民营化,而是说,当年公交民营化或是为了提高市场效率,但终究还是绕不开政府补贴,而如今却又受制于民营企业身份,导致向政府要补贴难免理不直气不壮。

归结起来,一些地方公交公司身陷窘境,一方面是政府补贴不到位(或者补贴不够),另一方面也是疫情和自身经营不善所致。种种原因纠结在一起,遂成困局。

04

不过,这个问题放在以前,只要地方财政尚有余力,还不至于彻底暴露。而如今,有些地方财政左支右绌,也就顾不上这么多了。

只能说,疫情后遗症实在太大了,而要恢复地方经济的“体力”,尚待时日。一些地方公交陷入困境,不得不以停运的方式“讨薪”,这与其说是政府补贴不到位,不如说是一些地方财政捉襟见肘的一种表现。

为了防控疫情,各地支付了不菲的费用。

根据近日各地披露的“防疫账单”,2022年广东全省的防疫支出为711.4亿元,河南省为489.3亿元,浙江省为435.1亿元。

▲2022年,22个省市防疫支出统计(图/八点健闻)

从全国层面来讲,财政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20万亿元、支出超26万亿元。其中,卫生健康支出22542亿元,比上年增长17.8%。

疫情期间,各地经济发展受影响不说,还要“掏家底”式地进行疫情防控。有些地方原本就“家底薄”,甚至长期依赖转移支付来“填窟窿”。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对那些民营化的公交公司能不补贴或少补贴,自然是求之不得。然而,公交公司以停运来表达诉求,却也是“有理有据”。这时候,大概也只能按“闹”分配了。

只不过,很多人恐怕不会想到,在财政缺钱的前提下,地方政府这边补贴了公交公司,那边就不得不在其他公共开支项目上“留白”。这几乎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