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雨 本报记者 贺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重庆市云阳县城一路向东依山而行,会途经云阳县民强村、光华村、梅树村、古寺村。这4个村,是国家税务总局云阳县税务局4支驻村工作队奋斗了两年的地方。近日,云阳县税务局又派出12名驻村干部奔赴乡村,以实干和汗水持续助力乡村振兴。从2021年5月起至今,该局驻村干部帮助村里发展特色产业、整治村容村貌,和村民们一起用劳动和智慧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
从“输血”到“造血”,
闯出产业新路
2022年12月21日,梅树村村委会门口热闹非凡,不到早上8点,村民们陆续赶来等待首次分红。这次分红资金主要来源于土地流转租金收入和柑橘产业园的入股收益。柑橘产业园的大丰收,为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村里将大部分收益按比例分配给入股村民,每户能拿到4000元左右。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2021年5月,云阳县税务局驻村工作队干部来到梅树村时,很清楚自己的任务:需要从“输血式”帮扶转变为“造血式”帮扶,带领村民走出一条致富新路子。
梅树村的主要产业为柑橘、核桃等农产品种植业,但此前是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种植。驻村工作队开展第一轮情况摸底后发现,该村种植规模普遍较小,抗风险能力弱,收益不稳定。看到村里还有不少荒废的地,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商量后决定进行土地流转,把散户的小块田地整合成高标准农田,集中发展优势农产品种植业。
“一开始,我们对村里建柑橘园并不看好,对驻村工作队能把这事干成也半信半疑,但想着反正土地闲着也是闲着,能流转也挺好的。”村民唐明华说。
“驻村工作队从改造村里荒废的土地和经济效益不足的林木种植地入手,建了柑橘产业园,种植纽荷尔脐橙和红心柚。目前,我们村673户2279个村民参与了种植,参与比例达86%。”梅树村党支部书记陈江苏表示,预计到今年年底,柑橘园的收益将达到30余万元,村民们干劲满满。
如今,以果树为主要产业的民强村、光华村、梅树村、古寺村正将资源不断转化为乡村发展新动能。古寺村的猕猴桃年综合产值达200余万元,吸引50余人返乡创业;民强村的红橙年综合产值达300万元,由此发展成的产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光华村致力发展农旅融合产业,农家乐数量同比增长50%,解决了30余名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面子”“里子”一起抓,
扮靓乡村环境
漫步在民强村,脚下的巷道平坦整洁,亭台屋舍花团锦簇,白墙青瓦、飞檐翘角,充满了田园诗意。
据了解,2021年10月起,民强村投入集体资金30余万元整治花台。驻村工作队挨家挨户帮助村民,累计栽植花卉1500平方米。
栽植花卉只是提升乡村风貌行动的一面。2年来,云阳县税务局驻村工作队持续帮助治理乡村人居环境,整修围墙600多平方米,更换雨水沟盖板80多块,拆除乱搭乱建10多处,规范畜禽养殖场所4处,清理河道400多米……“现在环境好了,走在村里感到心情特别舒畅。”村民陈进兰说。
“面子”靓了,“里子”也不能落下。驻村工作队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等场所宣讲法律法规,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之前是靠经验种红橙,现在每月来听专家讲课,果树都长得更好了。”红橙种植户唐长松说。
此外,驻村工作队还带领民强村村民举办插秧比赛,吸引了周围村民前来参加。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活动丰富了村民的日常生活。
生态环境改善、文化活动丰富,带给村民们的是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在古寺村,驻村工作队带领村民们在荒山挥锹挖土,栽植树苗500余棵,现在树苗已经吐绿,荒山慢慢披上“新衣”。在光华村,驻村工作队带领村民每月开展“人居环境评比”活动,调动了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用真心出真力,
做乡亲们的知心人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村民的问题纷繁复杂。驻村工作队的职责,就是综合运用现有资源,解决各种难题,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古寺村近年来将种植野生猕猴桃作为特色产业重点发展。从村民任开建尝试种植第一批80亩野生猕猴桃结果,带来20多万元收益开始,村民们看到了发展这一产业的希望。
“夏季村里容易出现高温伏旱情况,猕猴桃灌溉用水难以保障。”云阳县税务局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廖建武在走访中发现,缺水问题不解决,村里的猕猴桃产业无法扩大。于是,驻村工作队带领农户前往其他乡镇学习经验,同时联系专业人士实地勘察,决定修建山坪塘来保障猕猴桃的灌溉用水。
“现在山坪塘修好了,伏旱来临前就蓄满了水,大家再也不用担心缺水了。”任开建对猕猴桃产业发展充满信心。
驻村工作队的辛苦付出让村民十分感动,对工作队也愈加信任。大家说:“驻村年轻人都很实在,办法也多,我们有困难都习惯找他们。”
根据重庆市云阳县委组织部统一安排,今年5月底,该县对驻村工作人员进行轮换。即将告别时,驻村干部和村民都满怀不舍地说:“两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算短,大家都处出感情了,希望新队员们接着加油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