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6月28日晚,“2023夏季达沃斯TCL之夜”在天津举行,该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下的企业路径”为主题,汇聚多位重量级嘉宾,共同探讨中国式现代化下企业发展新范式。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场获悉,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郑纬民出席了该论坛并发表“算力互联互通-推动中国现代化”的主题演讲。郑纬民开篇即言,算力是数字经济的底座,算力的发展对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有重要意义,智能算力不足将制约我国在AI领域的创新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郑纬民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陈鹏丽 摄
郑纬民提到,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2022年)》显示,2021年美国的算力规模占全球份额为34%,中国为33%,排全球第二。各国算力规模与GDP整体呈现正相关。所谓“算力”即是计算的能力。算力大致可分为三类:高性能计算的算力(HPC算力或超算)、人工智能计算力(AI算力或智算)、数字中心的算力(通用算力)。
我国的超算系统已实现国际领先,成为中国“新名片”,数字中心的算力也很强,但人工智能算力是近三四年才有。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将人工智能纳入“新基建”范围,AI成为“新基建”之一。
郑纬民进一步表示,人工智能产业的“三驾马车”分别是大数据、算法和算力。“ChatGPT的第一大关键就是算力,没算力,做不了ChatGPT。没有算力,也做不了‘元宇宙’。”
截至目前,我国已有接近30个城市陆续启动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设。除了算力问题,郑纬民还提到,我国人工智能企业还正面临巨大“卡脖子”风险。首先,美国将我国华为、海康威视、科大讯飞等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纳入实体清单,遏制中国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此外,我国人工智能服务器芯片需大量从美国英伟达进口。最后,来自美国谷歌和Meta(脸书)的人工智能算法开发框架也占据着中国90%以上市场份额。
有了算力之后,算力之间的互联互通也很关键。“现在的问题是,国内这么多机器(即计算中心),它们都联系不上。”郑纬民打趣举例说,“假如我要将4T的原始数据,从北京传到无锡去,用现在最快的网络,在网络不出错的情况下,需要多长时间?答案是5天,就是这么慢。我们都不用网,把这些数据刻入磁盘,顺丰快递送,第二天下午就到了。”因此,算力的互联互通显得尤为重要。“国家非常重视大数据,把各地数据中心统一连接起来,变成一个一体化的数据中心,这是国家想做的事情。这里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但这个目标是对的。”
郑纬民还提到,当前中国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水平太低,各地计算中心建立起来后,要利用起来,帮助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