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怕黑的孩子,以及曾经怕黑的我们-每日看点

首都图书馆   2023-06-27 17:20:59

睡觉时间到了,妈妈帮我关了灯温柔地说了声“晚安”。可是躺在床上的我却紧张得毫无睡意,认真地听着窗外的声音:“唰啦——”“呼——沙啦啦——”好像是鸟的羽毛在蹭着墙壁,一点一点向我的窗户靠近……

“妈妈!”我害怕地喊来妈妈,“爪子,爪子在敲窗户!”“是邻居家的吊兰”,妈妈拉开了窗帘。“安心睡吧。”妈妈轻轻地帮我关上了门。

妈妈走后我还是觉得害怕,黑暗中仿佛有一只眼睛在盯着我。“妈妈!你看,你看窗外有只眼睛!”“是对面邻居开了灯,别害怕。”可是,我总觉得它还是在外面。听到妈妈的声音,它就躲了起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不敢看窗户,躲在被子里,它的声音反而更大。直到——

《夜鸟落下来》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孩子克服对黑夜恐惧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母子温情的故事,还是一个由情感改变孩子眼中世界的故事。

作者根据自己童年时怕黑、不敢独自睡觉的经历创作了这个故事,表达了要尊重儿童的想象力和恐惧感的立场,并用一个温暖的故事结尾鼓励孩子去战胜心中的恐惧。

我们先来听听本书插画师李沁桐,对这本书的介绍吧!

插画师根据故事提炼出两种画面体现形式——“虚”与“实”。“虚”来自故事中小女孩处于黑暗的状态里,对想象中黑夜的恐惧,臆想出各种恐怖元素的心理。“实”一来自夜晚状态下的实物,楼房和树木、灯光等;二来自妈妈进屋在身边获得的安全感。她把虚实穿插在每一页的画面关系中。在处理“虚”时,运用较多水彩笔触的渲染。处理“实”时,则运用更丰富更明亮的颜色。在最后一个大画面中,“虚”和“实”紧密结合,小女孩想象中夜鸟的形态和她所生活的环境融合在一起,把故事推向了高潮。

希望这本书不仅对小朋友有帮助,同时对家长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当孩子害怕某一件事情时,应该先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接纳孩子的感受,然后慢慢引导和鼓励孩子战胜恐惧,帮助孩子成长。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作者和插画师都对大家说了什么吧!

你害怕什么?

文字作者:徐岱楠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小时候,我是公认的“胆小鬼”。无论是父母、亲戚、老师,还是同龄的孩子,都说我胆小。一般来讲,“胆小”被视为一种负面的特质,相反,“胆大”是值得称赞和培养的。所以,我不太愿意承认自己胆小。可我也知道,事实就是那样的:小的时候,我超级胆小。

长大后,每次读到“无忧无虑的童年”,我都会想:真的吗?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吗?因为我回忆里的童年有忧有虑,甚至还要再加上“可怕”。小时候,可怕的事可太多了。我害怕动物园的老虎跑出来冲进家里,害怕小偷在夜里撬开门窗进屋来,害怕突然发生地震,还经常幻想自己也许已经染上致命病菌……小脑袋里装满了各种奇奇怪怪的可怕事情。当然,小时候的我也非常害怕夜晚和黑暗。白天“无所畏惧”地说“自己睡觉没问题”,晚上躺在床上却害怕得睡不着。

长大以后,害怕的事物减少了,忧虑也少了。现在,我不算胆大,但不再害怕那些想象出来的事情,也不再害怕夜晚和黑暗,甚至喜欢上它们。《夜鸟落下来》这个故事的灵感正是在夜里出现的。某天半夜两三点,我拉开窗帘向外看,也许因为时间太晚,也许因为我住的地方缺乏夜生活,周围没有一盏亮着的灯,窗口被黑暗充塞,我想象那是黑色的羽毛。有一只大鸟伏在外面,黑色羽毛堵住窗口。接着,又记起小时候的事:窗口有奇怪的影子晃动,我叫来妈妈和爸爸,他们拉开窗帘,告诉我影子是邻居家盆栽投下,我却不相信,一直觉得有什么神秘又可怕的东西在外面。

对窗外夜色的想象与童年经历结合在一起,产生了这个故事。没想到它有一天会变成绘本。

故事写出来后,我拿去参加了一个绘本征文比赛,虽然获得文字创作入围奖,但是我无法想象文字对应的画面可以如何展现。后来很长时间,我都觉得这个故事是无法改编成绘本的。“根本没法画吧?”我不止一次这样想。可插画师李沁桐居然把“根本没法画”的东西呈现出来了。记得初次见到她画的夜景时,我无比惊叹:“这就是我脑海里的那个夜晚啊!好了不起!”在我眼中,她成为魔法师一样的存在,她完美地创造出《夜鸟落下来》中最重要的角色。

在最早的故事版本里,主要的人类角色都是孩子,因为我觉得成年人无关紧 要。它是孩子编故事吓唬自己,再更改故事化解恐惧的故事。但我把故事送给杨芳香老师看了后,她提出疑问:“孩子会这样想吗?孩子会这样做吗?”我也疑惑起来,努力地回想,小时候我会有意识地用幻想来消解恐惧吗?不记得有过。写下《夜鸟落下来》,也许正因为长大以后的我想要安抚小时候的我。可我已经是大人了。于是,故事的主角改成了妈妈和孩子。回头来看,非常庆幸当时这样修改。“妈妈”改变了故事的温度、味道和氛围,因为她,《夜鸟落下来》从一个任性的故事,变成了一个温柔的故事。真奇妙!感谢杨老师,她为这本书提供了妈妈的视角,带来了“妈妈”。

参与制作这本书的每一个人,大概都把自己的一部分送进了书里吧?作者、 插画师、编辑……每一位为这本书提过建议的朋友,也都有一部分在书里吧?想来也很奇妙。

最后,想跟所有曾经或者现在害怕某种事物的人说:害怕是一种很正常的情绪,即使他人会用“根本没有什么可怕的”“害怕也毫无用处”“不要害怕”等言辞来安慰,可害怕的情绪不会因此消失。毕竟,这个世界有可爱之处,也有可怕之处。也许,接受“害怕”是摆脱恐惧的第一步。也许,好好思考“可怕之物”到底是什么,勾勒它的轮廓、探索它的每一个部件,认真描述或描绘出来之后,反而就没那么害怕了。

你也怕黑吗?

图画作者:李沁桐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初次看到《夜鸟落下来》的文稿时,一个念头直冲我脑门儿:“这和我小时候怕黑时的胡思乱想也太像了吧!”

小时候,我的卧室和阳台之间是用窗帘隔开的,每次妈妈的洗衣日就是我的恐惧日。挂在晾衣绳上的衣服借着月光投射到窗帘上的影子,在我脑中幻化成了各种张牙舞爪的奇异生物……我只能把头埋在被子里,等困意战胜恐惧后才能慢慢入睡。

作者徐岱楠站在孩子的视角,以柔软的文字,真实地把这份恐惧描述出来,最后用温柔的“夜鸟”把它包裹住,让它消失在夜色中。

使用哪种绘画表达方式可以和文字更好地结合起来,讲好这个关于夜晚的故事呢?读完文稿后,我就很快选择了水彩和彩铅相结合的绘画方式,大面积的背景使用大笔触水彩刷出带氛围的肌理,细节部分用铅笔线条来勾勒。

虽然很快就定下了绘画方式,但其实在分镜草图初期我就遇到了难题——“夜鸟”的形象是什么样的?在画面中是否需要出现鸟的形态特征?该怎么表现有“唰啦、呼、沙啦啦、呼唰、沙沙……”这些象声词的画面?

前几版分镜,鸟的特征形象贯穿在很多篇幅中。

创作过程1

其实这种思路方向是过于为了扣题“夜鸟”而出现“鸟”,也过早地剧透了故事的发展,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读者看到文字后的想象力。我把自己困在了这个“死胡同”里出不来。如何不用“鸟”的外形但又能表现想象中的“夜鸟”呢?在我最困惑的时候,是编辑芳香老师给了我很多建议和启示,她拉着我走了出来。她,是我的“夜鸟”。

经过我们一次次的讨论,最终决定让“夜鸟”的形象在最后一张画面才出现。那些有象声词的画面都用现实生活的场景表现,做到一种想象的抽离。肩负压轴使命的最后一页,也是经历层层改进和调整才让“夜鸟”飞翔起来。

创作过程2

真的很感恩孵化“夜鸟”、帮助“夜鸟”飞到读者手中的每一位老师!也谢谢我自己对画画的坚持和喜爱。创作不易,但热爱可以战胜一切。

祝愿大家都可以在属于自己的“夜鸟”羽翼环抱里,睡个好觉。

延伸阅读

《第五个》

[奥]恩斯特·杨德尔 文

[德]诺尔曼·荣格 图

三禾 译

南海出版公司,2010

馆藏地:首少.少儿中文书刊借阅

索书号:J366(521) /9

《小老鼠漫长的一夜》

[英]戴安娜·亨德利 文

[英]简·查普曼 图

蒲蒲兰 译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7

馆藏地:西少.低幼

索书号:J366.2 /1627

《胆小鬼威利》

安东尼·布朗文文/图

唐玲 译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09

馆藏地:通州区图书馆.少儿外借

索书号:I561.85 /463

《谁知道夜里会发生什么》

[斯洛文尼亚]花儿·索科洛夫 著

[斯洛文尼亚]彼得·思科罗杰 绘

赵文伟 译

作家出版社,2017

馆藏地:首少.少儿中文书刊借阅

索书号:J321.126(555.4) /10

《走开,绿色大怪物》

[美]爱德华·恩贝尔利 文/图

余治莹 译

河北教育出版,2010

馆藏地:西城区广外街道分馆

索书号:I712.85 /1091

6月18日“亲子共读”获奖名单

恭喜以上获奖读者,请尽快将您的快递信息发送至“首都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哦。

近期精彩

好书推荐

读者服务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