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春泥柔软,春草萌芽,春天每时每刻都蓬勃着生长的热情和力量。湿润的山野里,肥沃的土壤日甚一日地把马兰、荠菜、草子、艾青等野菜拱出地面,在春风的怀抱里花枝招展。
越地有一个古来就有的传统:趁着清明前后风和日丽,野菜野草鲜嫩的时节,及时到野外挖马兰、荠菜、青艾等野菜。马兰和荠菜作为时令小菜,是饭桌上面的抢手菜。青艾则是老早等待的艾青饺的主要用料,没有它,还真成不了艾饺的事。没有马兰、荠菜,可以与嘴巴商量。没有艾青,包不成艾饺,则影响了每年清明祭扫先祖的气氛。
祖母在世时,清明制作艾饺的事情都是由她来操持的。艾青,她和小妹去北门城墙根一带野地里采挖,春天里野菜长得茂盛,不用很长时间,就可以采到满满一篮。青艾采来后,经挑拣再反复清洗,然后入锅用清水煮,在煮的过程中,放入适量的食用苏打粉,以保证艾青叶子和细梗尽快糊化,而且做成的艾饺色泽鲜亮碧绿。以粳米粉为主,掺少量糯米粉,慢慢添加艾青糊水,不停搅拌至成团时,要使劲揉粉团,直到粉团表面一片粉绿,光洁柔软。再进一步分小段,搓成小圆团、摊薄、加馅、成形。如果做好的艾青饺一时吃不了,最好在揉粉时少量添加一些面粉,可以防止干燥风裂。艾青饺的馅料,因人喜好而异。甜品有黑豆沙、芝麻白糖,比较考究;咸的则以咸菜笋丝豆腐干丝为主要配料,也有不少人喜欢。同样是包一只艾青饺,因人的手工技巧不同,最后成型的艾青饺的样式便五花八门,一条小小的包边,可以扭出很多花样来。
因为是时令食品,每年做清明饺的时候,祖母总会变着花样给我们做不同形状的清明食物,让我们在学校组织祭扫烈士墓和春游时带上当点心。最简单的艾青麦馃,只需在搓艾青粉团时,把粉团在手上转成一只盅的形状,然后添加需要的馅料,再捏合口子,放入预先备好的麦馃模板一压,倒出来,就成型了;也有不用模板的,直接用两个手掌按压艾青粉圆团,成圆形。只是做麦馃的用粉,糯米粉要适当减少一些,不然太软了。最简单的莫过于艾青青团子,讲究的只是糯米粉与粳米粉配比合适,团子总是糯一点的。
我们猴急的是祖母快点把艾青饺蒸熟,盼着早点尝新。柴火灶大铁锅,一锅清水上搁一饭架,艾饺与麦馃一起排列在上面。等锅盖上面蒸汽直冲时,热蒸汽裹着浓浓的艾草清香,顿时飘满了整间屋子,把人馋得直吞口水。不像以前,做好的艾饺,如果吃不完,要在风口凉起来,要防干结、开裂、走味。现在家家有了电冰箱,可以先放入冰箱,在后可慢慢享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