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消失的清平县

个人图书馆-渐华   2023-06-14 11:50:16

16年去四川游玩,偶遇一山东老乡,他说他是山东清平县人士,我回来查遍了整个山东省地图也没有找到清平县这个地方。只是在聊城高唐县附近找到了一个叫清平镇的地方。后来通过查阅资料才得知,清平镇就是原来的清平县。

清平县,始置于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贝丘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改名为清平县。最初县址临清市戴湾镇水城屯村。后因黄河决口,县城毁坏,才迁到现在的高唐县清平镇。1946年为纪念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冀南行署第七分区政委肖永智,改名永智县。1949年又恢复清平县。1956年,撤县改镇,存在了1000多年的清平县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资料图)

作为一座古县城,基本设施应该有的,县衙,城墙,城门,文庙……只可惜这一切都毁于战火,目前仅剩东门和文庙大成殿等文物古迹。

作为喜欢古建筑的我,是无法拒绝这些老建筑的诱惑的,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约上死党,直奔清平镇,去寻找它曾经的辉煌。

一早,在济南东外环七里铺等死党。

汇合后直奔目的地

中午经过高唐县

在此解决午饭,当地特产驴肉必不可少

吃饱喝足来到清平镇(原来是清平县)

仅存的县城东大门迎旭门。

《清平县志》记载,清平于北宋宣和七年,即1125年建成土城。

清乾隆六十年,即1795年改为砖城,重修四门和城楼,,三门及城墙已荡然无存,只留存现在的东城门,即迎旭门。在迎旭门的门洞上方中央有匾碑一块,上书“迎旭”二字为1760年刻。

可见此门楼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三人座驾。门前的石狮子新建的,单看呆板的做工,根本无法与古人的相提并论。

清平镇街道。略显萧条。

文庙影壁墙。

整体结构为青砖砌筑,琉璃瓦盖顶。中间有一圆绿色花边琉璃饰件,其四周为十字,透空。其建筑风格非常独特。上有烧制的“太和元气”四个大字,影壁的建筑方青砖上皆有“乾隆十五年临清官窑”的戳印,据此推断文庙影壁当为清代乾隆年间建筑

据当地居民传说,影壁之北曾立有青色灰石质雕刻的盘龙柱,在影壁的南面,通过影壁的透空就能望到此柱,因此人们也称它为“透龙壁”。

清平文庙。

据记载建于金大定十三年(1173)年,但是明眼人一看就能知道,这肯定是近10年又重新修复的。

文庙,不知什么原因,大门紧闭。

清平县高级中学。始建于清末。到从两边墙上的产物来看,应该文革时期还在使用。

留念。我们也是上过高中的人。

北城门,妥妥的现代仿古建筑。毫无观赏价值,作用就是告诉人们北城门原来就这这里。

清平镇街景。

现在是一座毫无存在感的鲁西小镇。

华灯初上时,三人回到济南。

曲终人散皆是梦,繁华落尽一场空。

曾经的辉煌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逐步消失。所有的一切也陡会随着时间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