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闲谈春秋:石碏大义灭亲
(资料图片)
那州吁和石厚得胜回国,满以为给卫国争了面子,哪儿知道民心更加不服,当时,朝歌有民谣云:“一雄毙,一雄尖,歌舞变刀兵,何时见太平?”
这下州吁可没辙了,该怎么办?石厚想起他的老爹石碏来,他跟州吁说,我父亲当年在朝廷里人人佩服,如果他肯出来帮助你,你肯定能够坐稳君位。
州吁跟石厚也是病急乱投医,那石碏可是恨透他们俩的,现在还主动找他石碏,这州吁跟石厚最后怎么死的,估计他俩都不知道。
石厚回家见了他爹石碏,说起怎么帮助州吁稳住自己在卫国的君位。石碏心中冷笑,但却不露声色说,这好办,诸侯即位应该得到天子的许可,只要天子同意了,那州吁不就是真正的卫国的君王了嘛。陈侯跟天子的关系很好,你们先到陈国去请陈侯帮忙说情,事情就可以办成功。
石厚回去将原话跟州吁一说,两个人高兴极了,立即动身去陈国。
这陈国,是周武王灭商后,访求前代帝王的后裔,找到了虞朝舜帝的嫡裔妫满,把长女太姬嫁给他,并封之于陈之株野(今河南柘城),后迁都陈之宛丘(今河南淮阳),让他奉守虞舜的宗祀,是西周朝首任舜帝奉祀官。辖地大致为河南东部和安徽的亳州。根据胙土命氏的规定,以国为氏,称陈氏。遂为陈侯,谥号胡公。
州吁现在的这个时间段,陈国的国君是陈桓公。
而卫桓公的母亲戴妫就是陈国的公主,州吁杀了卫桓公,陈国人还指不定怎么看他,他居然也敢去陈国。
而且卫国和陈国并不直接接壤,卫国在今黄河北岸,西邻晋,东临鲁,南连郑宋,西是戎狄,陈在现在河南周口淮阳,南接楚,东北为宋,估计这二位是经过宋境到达陈国的。春秋时期,这里是是郑宋的缓冲带。
州吁和石厚到了陈国,陈桓公请他们在太庙里相见,一到太庙,这两位就觉得不对了,陈国的太庙门口挂了块牌子,不忠不孝者不入此门,这两人吓了一大跳,硬着头皮进了太庙,立即被陈国的武士活活捉住,尽管州吁的武艺很好,石厚也不是吃素的,但是,一两个人能够战胜几十个人的事,基本上也就是小说家言,况且小说里也有双拳难敌四手的说法。所以,这两人很轻易地被活捉了,州吁在国内不得人心,陈国大约想以此拉拢卫国,共同抵御郑国,不会主要是为了周天子的。
陈桓公甩出了一封信,是石碏亲自写的,信上说,这两个人就是杀害卫国国君的乱臣贼子,请求陈国为卫除害,到了这会儿,州吁和石厚才明白上了当,但是,现在他们已经是待宰之羔,除了任人摆布,翻不起浪了,陈桓公没有杀死这两人,而是派人到卫国去,让他们派人来处置这两人,说到要杀州吁,卫国的大臣们踊跃报名,但说到要杀石厚,卫国的大臣们也踊跃,只是不是踊跃去杀,而是踊跃求情。
大家都从人之常情想来,毕竟石碏年纪大了,又只这一个儿子,杀了石厚,石碏不就没送终的人,子孙绝了吗?石碏一定不会真心要杀石厚,大家求求情,石碏大概也就顺水推舟,同意留下儿子的性命了。
石碏在朝堂上气得发抖,反复地问,谁去杀石厚,一直没人吱声,石碏道:“好,你们都不去杀,我去杀!”这时候他有一个家臣出来说国老您别生气,我去杀,就这样,这位家臣和一个卫国的大臣到了陈国,谢过了陈桓公,分别杀死了州吁和石厚,据说石厚快被杀的时候对家臣说,想见见他爹,家臣说,行,我带你的脑袋去见也一样。
石碏解决了这两个乱臣贼子之后,就派人去邢国接姬晋(州吁之兄)就位,即卫宣公。然而他不知道是,这个卫宣公也不是个好东西。
历史上把这件事叫做大义灭亲。石碏的这种做法得到后人的赞许。
君子曰: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左传》
君子说;“石碏真是一位纯粹正直的巨子。他痛恨州吁,把石厚也一起杀了。‘大义灭亲’,大概就是说的这种事情吧!”
春秋时候的人还是很有气节的,那个时候的中国人有一种让现代的人无法理解却又忍不住佩服的性格,轻生死重大义。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人才变得那么令人尊敬,那么令人仰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