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揭秘微软与 OpenAI 的隐秘摩擦
微软与OpenAI间的合作关系,堪称目前科技领域最炙手可热的“铁交情”。但据《华尔街日报》近日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一片繁荣之下仍不免种种混乱与冲突。
(相关资料图)
据了解,OpenAI 成立于 2015 年,最初是一家非营利性的研究公司,致力于构建安全的 AI 技术以造福人类。2019 年,OpenAI 建立起营利性部门,并借此从微软处筹得数十亿美元。目前这家公司的主要收入,一方面来自向个人付费订户提供功能更强的 ChatGPT 新版本,另一方面是将其大语言模型授权给企业以换取回报。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微软当初砸下几十亿美元,就是要让行业先驱 OpenAI 的生成式 AI 技术能够尽快为自己所用。但微软将投资比例控制在 49%,希望避免由此引发的反垄断审查。
结果就是双方处于一种相对开放的合作关系——虽是盟友,但并不排他。OpenAI 一直在把技术分享给微软的几家最大竞争对手,而微软也在限制着 OpenAI“勾搭”其他搜索引擎厂商的可能性。
合作背后的博弈和对抗
微软与 OpenAI 间的博弈和对抗可谓玄妙精微。
微软先是将 OpenAI 的技术托管在了自家 Azure 云端,再把 OpenAI 成果大量融入受欢迎的微软产品,这套漂亮的组合拳让微软终于在跟谷歌等大厂的长期竞争中占据了明显优势。面对如画江山,微软公司 CEO 萨提亚·纳德拉和 OpenAI 掌门人山姆·奥特曼不禁开始互相赞美。
但与此同时,知情人士称微软内部也出现了抱怨 AI 原研预算减少的声音,微软部分研究人员还抱怨 OpenAI 不愿开放技术细节。知情人士称,虽然微软有少数内部团队可以接触到该模型的底层工作原理,例如代码库和模型权重,但大多数团队还是被直接拒之门外。尽管微软持有 OpenAI 大量股份,可大部分员工在使用 OpenAI 模型时享受的待遇甚至等同于普通外部供应商。
知情人士还提到,去年秋季ChatGPT的横空出世,和微软在几个月后发布基于生成式 AI 的新Bing,同样在双方之间造成了紧张局势。
知情人士指出,部分微软高管对 ChatGPT 选择去年秋季推出存有疑虑。OpenAI 只提前几周通知微软,他们计划开始对 AI 驱动的聊天机器人进行公开测试。但这个时候,微软方面仍在努力将 OpenAI 技术整合进自家 Bing 搜索引擎。
微软公司很担心 ChatGPT 会抢走新 Bing 的风头,但也有人觉得 ChatGPT 如果能打响第一枪,后面的新 Bing 反而将拥有更好的群众基础。
与此同时,OpenAI 还曾建议微软慢一点把 AI 技术整合进 Bing 引擎。据知情人士透露,OpenAI 团队严肃指出,贸然发布基于训练量有限的 GPT-4 模型的聊天机器人可能引发风险,OpenAI 需要更多时间以尽量减少响应中的错误或有害内容。
但微软未听劝阻,决意推出 Bing 聊天机器人。事实证明 OpenAI 的警告确有其事,用户遇到了大量错误答案和交互问题。微软随后对新 Bing 的使用方式做出限制,包括削减了对话长度上限。
从目前来看,新 Bing 的人气还远远无法跟 ChatGPT 相提并论。根据分析公司 YipitData 公布的数据,ChatGPT 目前的月活用户已达 2 亿,使其成为有史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级应用软件。YipitData 还提到,ChatGPT 在台式机上的日均搜索次数几乎达到 Bing 搜索的两倍。
上个月,纳德拉表示微软的 Bing 搜索引擎将被整合进 ChatGPT 当中。纳德拉宣称,“我们计划与合作伙伴 OpenAI 一道,将 Bing 最佳体验引入 ChatGPT 使用流程。而目前这步仅仅只是开始。”
“目前最大的冲突点在于,双方都想靠类似的产品赚钱”
微软与 OpenAI 这段合作关系,在科技行业来说着实不同寻常。
一般来讲,微软这样的大厂会果断吞并初创公司及其技术,之后再跟 OpenAI 保持一定距离,微软就能拥有不受控制的影响力。而 OpenAI 在获得强大“靠山”的同时,仍能保留一定的自由探索和对外合作空间。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非营利研究机构艾伦人工智能研究所的董事会成员兼前 CEO Oren Etzioni 认为,目前这种“非主流”式的结合可能引发更多问题,毕竟双方都在兜售高度趋同的软件和服务。“目前最大的冲突点在于,双方都想要赚钱,而且都想靠类似的产品赚钱。”
换言之,合作双方其实都是在出售 OpenAI 的技术——OpenAI 是直接提供,微软则是把这些技术纳入 Azure 云服务。有时候,微软和 OpenAI 的销售团队甚至会拉拢同一拨客户,场面一度相当尴尬。
部分受众企业表示,他们发现双方实际兜售的都是 ChatGPT 等产品,只是具体划分为 OpenAI 业务线和微软 Azure 业务线。这样的状况令买家难以取舍。
OpenAI 也从未停止与其他厂商间的合作。以微软的主要竞争对手 Salesforce 为例,他们就在 ChatGPT 的支持下打造了所谓 Einstein GPT。其主要卖点是自动完成某些日常任务,比如生成营销类电子邮件——这跟微软基于 OpenAI 技术打造的功能高度重合。
知情人士提到,OpenAI 过去这一年来还跟多家搜索引擎互有往来,讨论产品许可细则。这显然是因为微软已经将 OpenAI 技术置于新版 Bing 搜索引擎的核心位置。趋势之下,搜索引擎 DuckDuckGo 也开始使用 ChatGPT 为自家聊天机器人 DuckAssist 提供支持。
由于 Web 内容的搜索和组织成本很高,所以微软在搜索引擎领域有着极高的江湖地位。毕竟行业龙头谷歌不愿对外开放技术,所以很多搜索引擎都高度依赖于 Bing,包括前面提到的 DuckDuckGo。
而随着微软新 Bing 的出炉,这位软件巨头改变了游戏规则,强迫各搜索引擎厂商要投入更多成本才能基于 OpenAI 开发出自己的聊天机器人。新政策有效切断了搜索引擎跟生成式 AI 厂商间的联络通道,因为微软会对一切包含 AI 聊天机器人的搜索引擎收取更高费用。
微软与 OpenAI 共同的“担忧”
虽然微软与 OpenAI 的合作摩擦不断,但不可否认,二者的强强联合的确成功引领了 AI 热潮。
微软与 OpenAI 也一直在强调联手的好处。微软首席财务官 Amy Hood 将其称为“伟大的合作伙伴关系”,令双方都从中受益。她在今年 4 月时强调,“我们的成长对他们有利,他们的成长也对我们有利。”
眼下,在“内忧”之外,微软与 OpenAI 更需要关注的是“外患”——AI 带来的信息泄露风险,正引发越来越多的用户担忧,不少大厂甚至向自家员工发出警告,慎重使用AI聊天机器人。
据路透社近日报道,四位知情人士透露,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正警告员工不可盲目使用聊天机器人,这也包括正在全球市场上大力推广的谷歌 Bard。知情人士解释道,Alphabet 建议员工不要将机密材料输入 AI 聊天机器人,理由是有违公司长期信息保护政策。
包括 Bard 和 ChatGPT 在内,这些聊天机器人会使用生成式 AI 技术与用户对话,并根据各种提示词给出回应。人类审查员可能会阅读用户的聊天记录,研究人员则发现此类 AI 会重现其在训练期间接触过的数据,进而引发泄密风险。
据知情人士所言,Alphabet 还提醒各位工程师不要直接使用由聊天机器人生成的计算机代码。Alphabet 回应此事时称,Bard 给出的代码建议可能存在偏差,但仍对程序员有所帮助。谷歌还强调,这么做是为了以透明态度展现自家技术的局限性。
谷歌的谨慎态度,也反映出下一阶段企业安全标准的潜在走向——至少要控制员工对公开聊天程序的随意使用。目前,全球多家企业已经开始为 AI 聊天机器人设置护栏,包括三星、亚马逊和德意志银行。
6 月 1 日,谷歌在隐私声明更新中指出,“请不要在与 Bard 的对话中涉及机密或敏感信息。”目前,部分公司已经开发了相关软件,意图解决这些问题。比如,保护网站免受网络攻击的云服务商 Cloudflare 就在推销一项功能,帮助企业标记并限制特定数据的外向流动。
谷歌和微软则向商业客户提供对话工具,这些工具虽然价格更高,但可保证不会将数据吸纳至公共 AI 模型之内。Bard 和 ChatGPT 默认会保存用户的对话历史记录,但用户也可以选择删除。
写在最后
根据 Fishbowl 网站对包括美国顶尖大厂在内的近 1.2 万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截至今年 1 月,约 43%的专业人士已经在使用 ChatGPT 或其他 AI 工具,而且大多没有告知自己的雇主。
微软消费者首席营销官 Yusuf Mehdi 表示,企业不愿让员工借助公共聊天机器人完成工作“有其道理”。Mehdi 认为,“企业采取的保守立场非常合理”。他还将微软免费 Bing 聊天机器人跟企业版本进行了比较,“在企业版这边,我们的政策要严格得多。”
微软拒绝评论是否全面禁止员工将机密信息输入公共 AI 程序,包括自家的 AI 产品。但另一位高管表示他本人绝对不会这么操作。Cloudflare 公司 CEO Matthew Prince 认为,把机密事项输入聊天机器人,就像“把自己的私密记录交给一大帮博士生传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