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个标准就好了”
(相关资料图)
“应该公开录取标准”
“怎么中国孩子录的越来越少了”
今年美本申请结果落下帷幕后,一位北京家长在家长群里发了今年美本申请的感悟。
怎么说呢?现实很残酷。
大家都知道美本卷,但并不知道已经卷到要更改美国法律的地步了。
这位家长总结了如下因素,能申请到“哈耶普斯麻”的学生虽然算得上凤毛麟角,但对“普娃”来说也并非没有可能。
首先是标化成绩,托福和SAT只要提前学提前练总还是能达到的。
国人特别擅长把招生官嘴里那些宽而泛的选拔要求指标化、数据化、可视化——
藤校喜欢精力旺盛的孩子,那我们就去练体育,并且练亚裔最容易出成绩、藤校最看重的项目;
藤校喜欢有悲悯情怀、有领导力的孩子,那我们就一窝蜂的去做公益,并且要做就做最能体现欧美社会“政治正确”的项目;
藤校喜欢有好奇心、对未知世界有热忱的孩子,那我们直接进重点实验室,搞科研,没有条件,那就用钱买着上。
总之,我们秉持的原则是“别人都有,我也得有”、“竞争激烈,最好有”、“定位太高,必须有”,这种短平快的操作方式当然不会出错,但的确也更难出彩。
中介的美本申请大概30-40w,材料制作的费用越来越高,不用中介没办法上Top30,但用了中介怕是模版痕迹太明显,被拒。
甚至中介之间都在卷,北京的美本申请中介多到眼花缭乱。
(图源:小红书)
不光家长不知道选什么中介,就连老师也不知道。
中国学生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大,leadership都已经算是入门。
当然如果运气好,选到了好的中介顾问,全程跟进顺利拿到offer则罢,如果运气不好,稍有差池,三年的努力就会鸡飞蛋打。
(图源:小红书)
以至于,小红书上有人调侃——
“举国上下,‘爬藤’之声不绝于耳。”
(图源:小红书)
从整体来看,今年申请者共计59367人,在早申ED录取722人,常规阶段RD录取1220人,共计1942人,录取率为3.41%。
史上第二低录取率。
更有福州的家长看到,疫情结束后,国内国际学校生源质量大大下跌。
即便是美国名校毕业回国后,也很可能从事留学服务业,无论什么专业,形成了一个行业闭环。
之前有人分享过美国就业环境。
国内初中名校-美高-西海岸最好美本,毕业后去了纽约金融业,年薪百万。第一个挫折是被裁员后,回到上海后又进入金融公司,开始接二连三遭遇打击,裁员、炒币亏损百万,以及更大的困难。
“我们这批人,从小就被教育说,你是被筛选的,你是特殊的,你能改变世界,但后来你发现,无论你是什么出身背景,能改变的事情都很少,大家都被一种无力感笼罩。”
这种畸形的认知,早在美本申请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
但不少中国家长依然在不知目的的卷,甚至想要改变美国大学的录取机制,换取更大的“公平”。
一些在美国的中国家长甚至和白人至上主义者联合起来,试图推翻让少数族裔平权的Affirmative Action(AA平权法案)。
这个案件将在今年由美国最高法院作出裁决。
本质上,这些家长无外乎希望这些美国精英学校都有一个招生名额,有一个统一的分数线,知道考多少分,排名多少可以进入这个大学。
他们希望美本申请可以像中国高考一样透明公开,但这依然违背了美国大学的申请初衷。
尤其是那些私立大学。
图片来源:Debate.org
哈佛大学曾表示过,他们在过去的40年里,录取的程序与最高法院的法律规定保持一致,最高法院允许大学将种族作为录取的一个因素,以此确保高校种族多样性。
但学生公平入学组织在向波士顿联邦法院提交的报告显示,哈佛大学给亚裔申请人在“积极性格”方面的评分,比如“受欢迎程度、勇敢、和善”和“受到广泛尊重”等其他方面,一直低于其他种族的申请人。
而这个基于这份报告的分析显示,如果仅作学术考量,亚裔美国学生在标准化测试分数,学校成绩,以及课外活动等入学标准上的得分足以占据哈佛大学43%。
调查同时指出,在同样成绩的条件下,假如亚裔申请者取录比率为25%,白人申请者的录取比率会升至36%,若为拉丁裔及非洲裔,比率则分别升至75%及95%。
报告也显示,录取数据和标准里有大量的考量是在于体育生,学校赞助,所谓性格分数和“人口”分数,加上这部分数据之后,亚裔美国学生的录取率直接降低到了18%。
2015年,一名亚裔父亲向美国教育部民权办公室提交申诉,他的女儿申请了包括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布朗大学等名校在内的九所美国大学,均遭拒绝。
“你被哈佛拒接了?可能是因为你的种族不对。” 图源:Google Image
重点是他的女儿在学业和SAT/ACT考试中几乎满分,并在多项课外活动中获得区域和全国性的优异成绩。
而其同班十多位在各方面条件与她相当或不如她的非亚裔同学却被常春藤盟校或其它一流大学录取。
这么说来,难道成绩好有错吗?
对此,生活在美国的博主@子陵在听歌给出了美国人的回答版本——
“我在美国呆的时间越久,我越意识到,成人都有无法改变的confirmation bias,就是‘执念’。
虽然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赋予了free speech权力,而且主流新闻媒体都要遵从fact-check规则,信息是广泛、多元而客观的,但这依然改变不了人们根据自己的信念挑选自己偏好的信息,摒弃与自己观念相左的信息。
很多在美华人在教育和职业规划上最大的执念就是迷信国内的‘学而优则仕’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诚然这些观念在中国很适用,这些观念也是我国科技飞速发展的动力;
但在美国大量的中国家长依然沉浸于此,认为孩子每天必须花大量时间学习,以拿到奥数金牌或者SAT满分为荣,且认为其他种族也应该遵从这种价值观,而大学录取规则理应是‘谁越能考好成绩(尤其是理工科)谁就越应该上好学校’。
到了新环境不去适应新环境,却想用旧的思维方式改变新环境,这就是执念的作用。
同样,纪录片American Factory所描绘的,在职场我们国人奉行‘勤恳努力、踏实低调’,很多华裔在美国职场节节败退,这很大程度也是这些中国式执念造成的。”
关于中国家长对“藤校”的执念,美国藤校却不以为然,甚至纷纷退出了全球知名机构的排名。
2022年11月21日,西北大学普利兹克法学院在学校官网发出一则声明。
法学院院长哈里·奥索夫斯基致全体学院的公开信中表示,
普利兹克法学院决定退出US News,即《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排名。
官网公开信
公开信中,该院院长表示,US News排名的方法与该校法学院的价值观不符。
在去年的公开数据中,西北大学法学院在2023年US News法学院榜单中排名第13位。
继哈佛和耶鲁的法学院宣布主动退出US News排名之后,西北大学法学院不是第一个跟随者。
伯克利法学院在去年11月17日官宣,和耶鲁哈佛法学院共进退。
此外同样宣布退出US News排名的,还有斯坦福法学院,
乔治城法学院,
哥伦比亚法学院。
这些美国赫赫有名的法学院共同宣布退出排名,并且不再提供数据。
和这些公开表态的大学形成对比的,是榜单上针对此事还未表态的学校。
包括但不限于芝大法学院、宾大法学院、纽大法学院、弗吉尼亚大学法学院、密歇根大学法学院、杜克法学院、康奈尔法学院…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大学或者学院退出排名?
其实这和很多中国家长的心理截然相反,中国家长想要一个标准透明的录取,但美国大学非常讨厌量化的申请和教育。
因为对美国的私立大学来说,单靠学费流水赚的钱,绝不足以让他们过上幸福的日子。
这些学校和商业公司的性质一样,捐助才是他们获取大额收入的关键。
美国私立大学大部分运营学校的资金来源不源自于政府,而是学费和捐款。
比如随手查一下两个名校:
斯坦福的页面Finances: Stanford University Facts上写着:
资金来源最多的就是捐赠,占21%。
再看哈佛的年终财政报告:
最大头也是捐款收入,占35%,第二是学费占20%,第三是收到的专项科研经费,占19%。
录取了这批能够为学校捐助的学生,等于有了印钞机,当然也有人会问,这部分学生占比很大么?
据常年在私立大学参与过录取的朋友介绍,他所在的美国著名私立大学,其中1/6的学生来自大大小小的捐助家庭,这部分名额永远不会公开,不会透明。
剩下的名额由美国本土的家庭竞争,他们包括亚裔、非裔、拉丁裔等少数族裔。
再剩下的名额,才会轮到来自全球各地的国际学生。
改变美国大学的录取机制,让他们更加公开透明?
不执着于“藤校”的光环,真正想清楚为什么要接受国际教育,才是唯一且正确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