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财产品普遍回撤,出现大规模亏损的时候,有银行开始想办法推出以摊余成本法估值的理财产品,想通过这种方法来留住客户。
一直以来,摊余成本法并不是不能用,而是只有期限搭配,理财到期日和债券到期日基本一致,以收取债券票息为主要投资目的的时候,摊余成本法才可以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期限错配
那为什么此前银行不多发行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的产品呢?毕竟如果多数产品用摊余成本法,也不会有最近的理财净值大面积下跌乃至亏损了。
细想也简单,期限错配利润更大,虽然这种做法增加了投资者风险。
期限错配指的是客户理财产品存续时长和产品持有的资产到期日不搭配。比如一个客户理财产品存续期一年,理财管理人却买了三年后到期的债券。专业一点的说法,叫增加久期。
三年期的票息理论上更高,所以长期来看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不过同时也需要面临巨大的波动。这种情况下,理财的主要投资收益已经不光是票息,还有债券的二级市场波动。
市场波动是一把双刃剑,看对的时候会增加收益,看错的时候,却会减少收益甚至造成亏损。客户买理财,可从来没认识到它们的波动会这么大。
如果仅仅只有期限错配,可能伤害还是有限的,期限错配的同时加杠杆、信用下沉,就是致命的。
信用下沉
所有的债券都是有评级的,一些公司或者地方城投发行的债券评级是AAA,另一些评级是AA甚至更低。
还有一些虽然投资评级还可以,但市场公认的有一些潜在风险,也可以算在低信用等级中。信用等级较低,在债券市场融资的时候,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所以它们的利率要高一些。
现在有的地方城投债利息不过3%,有的价格大幅波动后利息超过8%、10%,分化是非常严重的。
投资方面的信用下沉,就是买入这些低信用等级、高到期利息的债券。这立竿见影的提高了投资收益,却要面临更大的市场波动风险,同时还要面临信用违约风险。
低信用等级、高到期收益的债券并非不可以投资,是需要谨慎投资,比如少买、分散是最基本的原则。有的管理人不仅不管这两个原则,还加杠杆买入博取更高收益。
加杠杆
理财产品说明书中,通常将自己的杠杆率限制在200%,这是非常宽泛的限制。200%杠杆率什么意思呢?理财产品募集了投资者10亿元,理论上用足了杠杆的话最高可以买20亿元的债券。
有的理财客户发现,这波下跌中自己的产品跌幅大于债券市场的平均跌幅,那么很大的概率就是在高位的时候产品用了不少杠杆。
看对了大势,顺着周期加杠杆,将极大的提升投资收益。一旦看错了大势,高杠杆逆着市场方向,也会遭受较大的损失。
2022年1-10月,是债券市场的牛市,在牛市里我们看到许多管理人越来越自信,杠杆率随着市场上行而上行。
11月之后,市场风云突变,高杠杆率的产品,应对市场波动和客户赎回都很被动。它们需要卖出更多,这股卖压也导致市场的超预期调整。
为何激进
加杠杆、信用下沉、期限错配,都是投资债券的方法,单拿出来都可以形成相应的投资策略。
高杠杆尽量少用在长久期,信用下沉需要分散持仓,久期错配实际上就是择时,它们使用时候都需要考虑市场牛熊情况。
当这三者无视市场情况一起被使用、被依赖的时候,却形成了非常畸形的投资思路。这个畸形的思路就是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投资人利益最大化,很多“赌”的成分在里边。
如果理财管理人仅仅收取管理费,他们不会过分激进,会考虑长远,百年老店、信誉为先。但如果理财管理人短期投资收益高了之后,可以收取大部分的超额收益,就变了,管理人为了短期自身利益努力,逐渐忘却了初心、使命、信誉。
加杠杆、信用下沉、期限错配这几个投资方法一起激进使用是不对,但导致这一切的根本,才是急需解决的。